1. 百科知识问答首页
  2. 互联网

格局在坏孩子Uber眼里从来就是笑话

  Uber可能迅速涉足的,是突破行业及行政壁垒,意图连接巨大的车辆服务与出行需求,是C2C的概念,其量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因为Uber从一开始就没有体制内市场的基因,是门外的野蛮人。

遭受十面围城的Uber近日迎来重大利好:百度地图在宣布接入Uber后不久,即推出了『百度地图叫优布 首单免费』的推广活动,这也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。微妙的是,就在上述合作宣布前后,滴滴快的通过第三方数据宣布,专车市场滴滴快的绝对领先,这个领域格局已定,宣示意味明显。但先不说这种宣示,可能引发公众对这一传统专营市场又被垄断的疑虑,即使是单讲格局,在『朋克青年』Uber眼里可能从来都是一个笑话,何况在它刚刚迎来强援的时候。

雪中送炭

众所周知,起家于汽车行程规划的Uber,并没有自己的地图服务、支付工具,尤其是前者,Uber每到一地,就要更新、获得当地的地图服务。在中国,与市场份额高达70%,每天数亿人使用百度地图合作,显然是最简单的选择。

而据信诺数据,自去年年底百度宣布投资Uber以来,后者在中国市场持续发力,截至目前,Uber在中国市场的日活跃用户,比年初狂涨了近12倍,已经占到了合并后的滴滴专车日活跃用户的三成。如今,作为一款用户范围最广泛的出行工具,百度地图肯定将为Uber导入海量的用户,必然为Uber在中国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带来巨大助力。

另外,Uber的产品逻辑是,依靠互联网技术设计,大大降低服务市场的交易成本,从而冲破了传统专业组织的边界,私家车司机源源不断地涌进来,成为其迅速扩张的源泉。在这个过程,围绕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,Uber逐渐形成了,简单纯粹而极致的运营系统。但是,界面越简单,背后的技术支撑可能越复杂。

因此,Uber要保持这种扩张,其背后的技术系统的持续创新,尤其是针对中国这个复杂而庞大的市场的创新就尤为关键。在这种情况下,简单极致的Uber携手用户界面永远只是一个搜索框的百度,就显得水到渠成了。后者不仅深谙中国互联网市场之道,而且未来在语音图片识别、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研发,必然会极大地丰富Uber用户的应用场景,带来其他对手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。

而且,包括百度地图在内的百度开放平台,吸引了数十万的开发者,在定位、搜索、数据、全景等多个方面进行持续不断的前沿探索,可以为Uber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。

后发先至

据信诺最新数据,滴滴快的合并后,在无红包刺激的情况下,整个打车市场的规模缩减超过50%。在市场低潮期, Uber连接百度地图,很可能迅速产生后发制人的效果。

为何这么判断?我们不放先看下知乎上一位警官对Uber的理解:『(Uber)捅破了私家车能不能参与道路运营市场这张纸,这一点,滴滴没做到,快的也没做到,当然我并不想为难他们,他们不敢做到,虽然他们也勇敢的进行了尝试,却还是不得不低下了头颅。』

是的,滴滴快的互相较着劲烧完了荒,却尴尬地发现, Uber首先就要在烧荒后的熟地上播种了。

而且,借助百度,这块熟地并不能满足Uber的梦想。2013年,全国出租汽车运营车辆约为133.52万辆。但是,2014年年末,仅北京市私人汽车已达437.2万辆, 而根据2015年初的数据,全国有3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,北京、成都、深圳、天津、上海、苏州、重庆、广州、杭州、郑州10个城市超过200万辆。其中,私人汽车都占了大头。

滴滴快的虽然烧了数十亿的大钞,但大部分在前面的百万级的租车专营领域折腾,基本上是B2C的概念,市场容量有限,而通过百度,Uber可能迅速涉足的,是突破行业及行政壁垒,意图连接巨大的车辆服务与出行需求,是C2C的概念,其量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因为Uber从一开始就没有体制内市场的基因,是门外的野蛮人。

O2O想象

更重要的是,由于Uber在世界各地,激起的出租车市场既得利益者的巨大反弹(不得不说,糟糕的出租车专营,不仅仅存在于中国),我们几乎忘记了,Uber不仅仅是一个出行规划服务产品,它已经在多种多样的生活服务市场进行了探索,而百度地图上奔跑的,当然更不仅仅是用车服务,两者资源与用户的相互注入可能激发O2O市场的巨大想象。

据统计,作为连接人与服务的重要移动入口,百度地图目前有3400万POI(Point Of Interest),与百度旗下去哪儿、糯米网连接在一起,集合了吃穿住行娱乐休闲等大量的O2O服务。

Uber与百度地图用户的互联互通后,由出行线路串连餐饮、购物、旅行、娱乐等等服务就成为可能。而且,随着由出行连接的线下消费场景的不断丰富,同时意味着由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写入百度地图的LBS应用数据日益庞大,百度地图对用户真实生活的模拟就会更加逼真,双方从而可能进一步精准挖掘并满足用户需求。

模拟世界

从更长远的意义上来看,Uber与百度携手,以车联网的模式,围绕用户场景,不断做精细化的改善,将可能一点一滴地构建映射现实世界的数字化世界,从而革命性地改变人类社会的运行图景。这才是互联网巨头们应该去努力实现的,具有终极意义的梦想,也可能是百度拿出王牌资源支持Uber的长远战略意义所在。

为何Uber比滴滴和快的更接近上述数字化世界的未来?原因还在于Uber是纯粹的立足共享经济的移动互联网络,在这个网络上,车与人才得以成为数字化世界的节点,自由地互联。

而滴滴快的因为脱胎于出租车专营模式,其架构在线上的运营网络,不可避免地受到原有中心化的调度思维的影响,而难以真正形成开放的车联网生态。滴滴快的合并后遇到的市场瓶颈,有体制性障碍,但不得不说,也受困于其自身基因。

最后,很多人认为,Uber目前的市场开拓也是靠的对司机和用户的补贴,这种简单粗暴的市场开拓方式,本质上跟滴滴快的没有区别,并据此认为,一旦补贴结束,Uber将泯然众人矣,也将面临滴滴快的用户流失的窘境。

但实际上,在百度地图的助力下,当围绕Uber的生态服务链条一旦形成,各类服务扎根在这个链条上,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移动互联网价格规律就会起作用,就像支付宝和微信可以做到免费一样。更重要的是,到那时,留住客户的将是丰富精确的服务场景,而不是价格。

现在,Uber的拥趸们,也许可以拿出手机打个Uber专车压压惊了。

本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yu.jianchun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