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不仅能够存钱,还能存粪便!
新加坡第一家粪便银行Amili近日成立,申请者需花费5500美元(相当于3.7万元),作为冷冻保存的前十年费用。
这并非某次博人眼球的炒作,而是因为“粪便治病”的功效,在科学界已得到认可。
01 粪便也能治病
粪便移植(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),顾名思义,就是将一个人的粪便输送给另外一个人,目的在于把粪便中的有益菌体转移到病人身上,从而起到治病的效果。
主要针对的疾病叫艰难梭菌(Clostridium difficile),通常会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体内繁殖。抗生素往往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好细菌和坏细菌,有时会使艰难梭菌趁虚而入,占领肠道,使患者肚子疼、发烧,每年导致2.9万美国人死亡。
而这种病并没有什么太好的疗法,即使再次使用抗生素杀死,也不过陷入“杀死-繁殖-杀死-繁殖”的恶循环,因此科学家将目光瞄准了粪便中的有益菌体移植,让其自然战胜艰难梭菌,使后者失去生存空间。
由于肠道的相似性,医学人员往往会先考虑患者亲属的粪便。他们将粪便和水搅和在一起,有时候由于粪便太硬,还会用食物搅拌机把它打散。
随后,将“粪便药”通过口服或者直肠灌入的方式,移植到患者体内。
这确实会让人不舒服,却行之有效。据BBC报道,该方法的有效率在90%左右。比如,有一名老妇8个月一直拉肚子,体重减了27公斤,所有抗生素使用了都没有效果,医生给她移植了丈夫的健康粪便后,仅仅过去2天时间,她的病完全好了。
02 粪便银行的趋势:自移植
如同器官移植一样,他人的粪便和自身的肠道存在是否匹配的问题。世界上最早的非营利性粪便银行来自美国,名为OpenBiome,其粪便成功入选银行的概率仅为2.8%,比哈佛大学的录取率(3.19%)还低。
因此它开发了一种自体粪便移植的方法(FMT),捐赠者年轻时将自己的健康粪便存入银行,等到肠道被艰难梭菌肆虐时、再从银行取出粪便移植治疗。
哈佛大学医学院Scott T. Weiss教授说:“自体粪便菌群移植有望根治自身免疫性疾病,如哮喘、炎症性肠病、多发性硬化、肥胖和糖尿病等。”
今年6月份,Amili成立了新加坡首家粪便银行,采用了和脐带血几乎同款的冷冻技术,确保消费者的粪便即使过了10年依然新鲜。
与过往不同的是,新成立的Amili操作上更加舒适,医生会将粪便处理,提取其中的健康菌群,并且经过机器的提炼以及三道以上的洗涤,去除其中杂志、确保安全后,最终再移植到患者肠道中。
有IT从业者调侃:“妙啊,人体好比程序环境,健康时保存快照Snapshot,生病时回滚Rollback。”
03 7000万投资!粪便银行受青睐
随着粪便移植的研究深入,Amili等粪便银行也备受资本青睐。2022年6月15日,Amili宣布获得1050万美元(约6988万人民币)A轮融资;更早之前,2020年12月5日,法国微生物初创公司MaaT Pharma宣布完成850万美元(约5680万人民币)的B+轮融资。
除了粪便移植有助于治疗艰难梭菌以外,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,粪便移植还能“返老还童”。2022年4月29日,《Microbiome》期刊发表论文《Fecal microbiota transfer between young and aged mice reverses hallmarks of the aging gut, eye, and brain》,研究表明,粪便移植使年老小鼠的眼睛、大脑和肠道的衰老特征逆转。
此外,爱尔兰科克大学在《Nature Aging》杂志发表的论文显示,从年轻小鼠身上提取的肠道微生物组,移植到老年小鼠体内,可以逆转老年小鼠的大脑衰老;我国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指出,粪便移植可治疗抑郁症。
我国东晋葛洪在《肘后备急方》中指出:“饮粪汁一升,即活。”此前多数人将之视为愚见,如今看来,古人的经验总结和科学实验的研究结论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本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yu.jianchun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