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百科知识问答首页
  2. 投稿

全县静默,庄稼没法静默

“因为我去地里打药,把我抓住了,都别跟我学,别出门了,就呆在家啊。”据报道,8月2日,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一位农民因疫情管控期间下地打药,被要求通过大喇叭向全体村民做10遍检讨。

图片:农民日报:全县静默庄稼没法静默

在农村这样一个熟人社会,当众检讨这种处罚方式力度不可谓不大,更何况这位农民年龄还不小。那他为何会受到这样的处罚?直接原因是从8月1日起,宁陵县紧急实行全域静默管理,要求“全县静默、乡镇静默、各村静默、户户静默”,而这位农民却在“静默”期间下地打农药。客观原因则是当地面临的疫情考验。从7月31日至8月6日的7天时间内,宁陵县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63例,并且病例源头仍不清晰,这样的疫情发展态势对县域来说确实挑战不小。而且紧邻宁陵县的民权县,无症状感染者连续多日增长,也带来一定外溢风险。所以当地采取了“除一线防疫人员外,其他人一概不能进出”的管控措施。据该县工作人员回应,村民对此接受程度不是很高,所以村里的防疫人员采用了一些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,“但是出发点是好的”。

防疫压力当前,出发点又是好的,看似无可厚非。不过好的出发点未必带来好的结果,尤其在打硬仗的时候,更要避免“好心办坏事”。眼下,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这两场硬仗都到了吃劲的时候,如果光考虑一头,很可能会顾此失彼。疫情之下,人可以静默,为了抗疫可以忍受一时的不便,但庄稼没法静默,农业生产有其固有周期和时令节奏,停不了也等不得,关键环节管理跟不上,很可能会影响一季乃至一年的收成。“立秋锄晚田,地松籽粒满。”立秋时节是玉米、水稻、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和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,如果防治病虫、灌溉等不及时,可能影响农民的“钱袋子”和国家的“粮囤子”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当前阶段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也要抓好农业生产,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。

这位农民下地打药的是什么作物没有报道,我们不得而知,但是能让农民在这个时候还如此挂念,也必定是在关键农时的作物,都和我们的“菜篮子”“米袋子”息息相关。宁陵地处豫东平原,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、全国油料百强县,当地主产农作物包括花生、玉米、蔬菜等眼下亟须加强田管的作物。据媒体报道,宁陵县今年落实秋粮种植面积40.77万亩,同比增加0.74万亩。那么当地在全域静默管理的研判和决策过程中,是否统筹考虑到了这些情况和农民需求?在发通知要求“不进不出”“各村静默”的同时,是否针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作出了系统安排?如果有所安排,是否通知到了有需求的农民?假如上述答案都是肯定的,那这位农民可能也就不必冒着做检讨的风险非要下地打药了。

此次事件发生后,当地的态度很好,第一时间承认做法简单粗暴,“是错误的”。但认错之后,不妨再多问一问,农民下地种田的当务之急解决了没有?全县其他村镇有没有类似的问题?目前当地疫情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,那么下一步对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是否有科学方案?接下来如何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,确保秋粮生产不受影响?

其实这样的问题,并非只有宁陵需要回答。近期,全国少数地区疫情有所反弹,呈现多点散发、多地频发的态势,给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、两不误带来了新的挑战。面对挑战,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,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绝不是非此即彼的“单选题”,都是动态清零的主要目标之一。而无论是抗疫还是发展,都离不开农业稳产保供这个“定盘星”“定海针”。

今年以来,面对全国多地疫情散发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,在春耕和“三夏”关键时节,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明确提出,严禁以疫情防控为由,擅自设卡拦截、随意断路封村、不让农民下地种田、不让农机通行上路。以此为指导,我们攻坚克难夺取了夏粮丰收。但从全年粮食生产来看,秋粮才是大头。“三秋”大忙在即,更是要用好统筹这个方法论,一环紧扣一环,抓紧抓实秋粮生产。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,落实分级分类精准防控措施,主动帮助农民打通农业生产和流通中的堵点卡点,同时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,落实落细秋粮稳产增产关键措施,做好防灾减灾,确保防疫不放松、生产不耽误。

近段时间以来,行程码“摘星”,核酸检测结果要求全国互认,这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不可否认,基层工作存在防疫力量相对薄弱、农村卫生条件不足、管理难度大等客观制约。但越是如此,越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“刀刃”上,科学统筹,精准施策,高质高效打赢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这两场硬仗。

作者:李竟涵

原标题:《全县静默,庄稼没法静默》

本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 yu.jianchun@qq.com